强化实践环节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汨罗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注重实践环节,广泛开展中小学青少年科技活动。
一、把强化实践环节作为教改的永恒课题 我市地处洞庭湖畔,学校大都在农村,农村中小学是“农科教”的结合点,学生来自农家,教师了解农村,农民熟悉自己的学校,信息反馈快,对传播科学技术,促进教育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1、注重实践,广泛传播科学技术
我们深深懂得,农业依靠科技这一道理。靠科技归根结底是靠掌握科学技术的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掀起了竞争的高潮,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理应顺应这个改革浪潮。科技活动如何主动的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成为教育改革的新课题。十几年的努力,我们架起一座以普教、农校、幼教构筑而成的立交桥,使每个学生都掌握一门以上的劳动科学技术,形成一个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科技辐射中心,从“实际、实用、实效”上入手,对草木灰防止桂花树黄叶死根进行实验,对发酵温床培育早熟辣椒苗进行试验,研究解决了农民养牛蛙缺少食料的问题,传播了“母猪人工授精”技术,改良了大量牲猪品种,使农民拍手称快。提高了建设现代农业后备力量的素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支持,显示了教育改革的强大生命力。
2、注重实践,推动教育自身的发展
传统的教育模式总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题——学生考,讲、学、考离不开教室。改变教育模式,全面培养适用型人才成了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汨罗始终坚持教育必须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在努力端正办学思想,巩固和提高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改革中,为改变在传统的教学中,注意传授知识不重视培养能力的陈腐观念和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强化实践环节,几年来率先实行在普通初中毕业会考中,进行理、化、生实验操作和实验技能的考查,以满分为50分计入会考总分,作为毕业和高中招生的依据,规定考查以实验操作、实验原理、实验习惯三方面评定成绩,重点在实验操作技能方面,一改原来的老师当主体为现在的学生唱主角,形成了比知识、比操作、比技能的动手竞赛局面。学生的毕业成绩再不是原来单一的掌握书本知识的数据,而是知识基础与学生动手实验的素质教育的共鸣音符。它雄浑地冲击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应变”的旧的教育观。
二、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保证 教委始终坚持科技活动要开展得经常,活动内容要丰富,师资是关键这个原则。几年来,我们分层次建立了三支过硬的师资队伍,一支以学校理科、劳技课教师和班主任为主体的业务科技辅导员队伍,一支以离退休老师和干部为主体的校外科技辅导员队伍,一支以乡、村农业科技人员为骨干的校外科技辅导员队伍。坚持教学课堂比武,每年一次,人人参赛,集中决赛,评出学科的一等奖,并规定决赛的第一名在符合师德规范的前提下为市级优秀教师。在各级各类学校配备了专职辅导员87人,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培训,主办各类市级培训班十期,受训实验员、理科教师、辅导教师285人,乡镇主办各类培训班35期,培训小学自然教师、辅导教师426人。运用电教培训师资,帮助广大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制作了以“小星火”计划为主的农村中小学科技活动师资培训录像讲座,小学《科学活动》幻灯片和说明,参与制作了小学《科技活动》教材和教参,《实验操作丛书》、《实验指导》。我们所编写的这些资料,及时传播了科学知识,强化了教育与科学的结合,强调了实践性与创造性的结合,既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又考虑到科技活动的共性,为科技辅导员活动起到了纲领性作用。
三、把第二课堂作为师生探求科学的基地 科技活动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首先要从教师入手,最终达到师生的和谐,带动学生,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
1、活跃教师队伍的研究气氛
近两年,我们组织了自制中小幼活动教具两次,收集作品123件。天井乡幼儿园教师制作的“趣味竹节”,取材广泛,适用性强,对于开发儿童的智能很有作用。沙溪中心小学的活动演示台,演示直观,倾注了制作者的心血,从实践到制作,反复修正达十余次。近几年,教师从不同角度对科技教育研究,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累计达86篇,各级获奖43篇。组织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各类学校的科技活动及师资培训”的研究,写出了汨罗市课题组子课题的结题报告,范家园中心校派代表参加了全国在宁波的结题会。实验教学、科技活动、电化教育接受了人民教育记者、湖南教育总编的采访,推介汨罗教育的文章中B篇第4点“向手指头要质量”就是专门介绍我们的工作及经验。
2、推动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
智丰中学建立了各种实验基地;新市镇中学对当地中草药调查,学生动手栽培引种成功,为全国首届生物百项科技活动会议提供了现场;范家园中心小学的小论文《嫁接救活了虫伤柑桔树》获全国聂荣臻杯科技一等奖;市六中任鸽的《发酵温床培育辣椒苗》的实验获第二届生物百项科技活动三等奖。几届生物百项科技活动中,我市共有13个项目获奖,小创造、小发明、小论文科技作品近五年也有52件获地级以上奖励。去年组织了第三届生物百项科技活动和科学小创造、小发明、小论文的比赛,收集生物科技项目24个,市级评选14个。职专的项目《提高早熟桃的品质的试验》、大荆中心校的《松油防蚂蟥的试验》获省二等奖、二中的《磁化水对观赏鱼生长发育的影响》和《蔬菜高产栽培施亚硫酸氢钠的尝试》获省三等奖,并且该校获省劳林组织奖。我市选派了一名教师代表、两名学生代表参加了全国第三届生物百项展示活动论坛《未来世纪与生命科学》的讨论。
去年共收集小论文121篇,小创造作品142件,选12件9篇送上级参赛。全市拥有实验大楼4栋,实验室298间,仪器室466间,实验开出率100%。1992年通过省实验教学普及验收,现在正在向电化教学实验综合县的标准靠近。几年来,各种活动成果较多的学校都是学生深入实践最多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书本上的东西,从实践中深化了书本知识,他们用自己的办法和自己的爱好去制作、探索、创造、发明。讲、画、玩,发散活动,没有标准答案,可以无止境实践,真正培养了青少年的创造能力。第二课堂成了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基地。
|
|
本文摘录自互联网络,在此刊登仅为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