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学问校网(武汉培训网) » 论文:求真务实知难而进

按字母查成语词典A|B|C|D|E F G|H|J|K|L|M|N|O|P|Q|R|S|T|W|X|Y|Z
在线新华字典按偏旁部首查询汉字 | 按汉字拼音查询汉字 | 五笔字根查询
工商管理论文 | 工学工业论文 | 社会艺术论文 | 理学医学论文 | 语言教育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阅读

求真务实知难而进

一、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定位
刘宝剑(东阳中学校长):推进素质教育,弄清素质教育的实践主体至关重要。我们讨论的范围是学校(重点是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因此,买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应当是学校,真实践的主体应当是教师。刚开始说“转轨”,校长们、教师们或多或少有些委屈情绪,现在这种情绪少了,但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搞素质教育,大方向肯定不错,但怎样才算槁素质教育,怎棒才算搞好了素质教育,这些标准我们还不是很清晰。我们现在最迫切的是需要有人指路,有人撑腰。

陈国阳(新昌中学校长):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伴随着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评价标准的调整。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

一是实施素质教育不能离开课堂,更不能离开各门学科的任课教师。

二是搞素质教育不能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有人认为以前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现在搞素质教育了,磊家要一律抛弃过去的教育方法、措施,从头齐步实施素质教育,这种看法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实施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一个除弊扬善的过程。素质教育在创新的同时应当注意对以前教育中的精华部分的继承和发扬,如果看不到这一点,素质教育会失去其立足点,成为无本之木。

三是素质教育更应当讲究教育质量。在教学质量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追求的是唯智育一枝独秀的教学质量;后者追求的是德、智、体、美、劳诸育整体优化为前提的教育质量。有些人以为讲素质教育,就不讲升学率,这是片面的。四是实施素质教育中,要防止学生负担的进一步加重。在社会环境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的现实条件下,学校一方面迫于社会的评价和多方面的压力,不得不继续绷紧升学率这根弦,一方面从保证学生全面素质提高这一角度出友,适当增加原先比较忽视的非智育的学业负担,这样,有可能造成学生负担的进一步加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叶松伟(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一部主任):探讨素质教育要注意两种倾向。一是有的人一听素质教育就上火,一提“轨轨”就反感;二是有的人把素质教育当标签,到处乱贴、滥贴。这些都是对素质教育的非理性态度。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模式,它并不是针对某个人、某所学校,它是现阶段人们对教育功能、本质的一次重新认识,是对教育本义在认识上的回归。

素质教育的出现,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党和国家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对教育问题的战略思考。今天,我们能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下讲素质教育,这不但是时代和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相当水平的一种标志。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敏锐地意识到:素质教育的提出,实际上正是教育事业大发展的一个前兆。

刘力(杭州大学教育系副主任):讨论素质教育要跳出一些固有的思维框框,比如一提素质教育,就有人问要不要升学、要不要考试等问题。真实,素质教育所关注的诸如“一个人受过学校教育后应具有什么样的素质”这样的问题。我想,根据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的特点,根据我省的实际,学校素质教育的侧重点,应当放在任何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的培养上。这些素质主要有创新慧识、选择能力、自立自主的精神、人际交往的能力等等。照我看,我门在培养人的认识能力方面比较成功,但在其他方面如行为习惯、生活常识和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则不够理想。所以现在要探讨和研究的是怎样改革现有的教育,使原先忽略的一些素质能通过有效的培养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阻力分析
齐栋(杭州高级中学校长):买施素质教育要讲真话,做实事。现在大家都高喊素质教育的口号,但究竟有没有做,做得怎么样,只有自书知道。有些地方,“素质教育”成了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甚至一级骗一级。要说实施素质教育的阻力,我看这恐怕是最大的阻力。目前,整个社会衡量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标准没有变,社会的人才观、教育质量观没有变,这不能不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产生制约。我们常讲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友展。但真要把负担减下来,不太容易。我们杭高这几年,顶住社会上的各种压力,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主动做好教师、学生、家长的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负担有所减轻,但说句实话,负担还是比较重的。

师资水平低,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又一个阻力,要让学生负担轻下来,教师要勇于主动承受重负荷。现在一些教师,不进图书馆,不过实验室,不研究教育教学的改革,效率意识、再学习再提高的意识普遍比较淡保目前教师职业还缺乏相应的竞争性。再有就是教育行政部门发指示、搞检查比较多,而认认真地研究反馈不够,对素质教育讲得多,具体措施少。我认为素质教育的实施不是一种短期行为,没有经过几任校长坚持不懈地努力,要想一下子改变面貌是很难的。

刘杭玲(杭州大学教育系讲师):现在有些地方素质教育的口号越咕越响,而应试教育却越干越实。我认为,这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这有教育内部的问题,比如教师素质。现在任教的教师大多授受的是“应试教育”,他们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操作模式,往往有意无意地拿“应试教育”的一套东西来“教育”学生。而如果教师的教育观念不能得到质的更新,仅靠方法、技能上的革新、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很难保证的。又如素质教育目前还缺乏相应的条件,尤其是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如果仍沿用应试教育的一套标准来衡量教育、教学水平,那么再好的培养目标都可能被架空。

但是,实施素质教育说到底不光是教育内部的事。教育不是万能的。它与一 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密切相关,并受一定的社会价值观、文化传统等的制约。因此,仅想依靠教育来解决社会问题是不现实的。

何性善(宁波镇海中学校长):买施素质教育,校长主要受两条绳索的束缚。

一是钱,二是升学率。升学率高的学校,钱来得容易些,升学率低的学校,钱就不那么好讨。这是很实际的问题。在高考招生人数不要的情况下,人为的升学竞争总是存在的。我不赞成升学率高本身就是素质教育搞得好的说法。我认为校长的办学指导思想是起主要作用的。如果校长的工作目标是定在升学指标上,那么所有的教育、教学措施都会围绕这个目标而制订,如果校长的目标是定在为高一 级学校培养更多、更好、更高质量的生源和为社会培养多层次人才上,就能以这个方针为指导,经常检查学校的薄弱环节,创造条件弥补不足,使学生全面发展。

这就是搞素质教育了嘛!

潘守理(上虞市春晖中学校长):实施素质教育的阻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传统的观念,这是教育“转轨”的顽敌,中国千百年来沿袭的“科举取仕”的作法和“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甚至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把升学率视为可以量化的有形业绩,从而导致一级压一级地给下画学校定升学指标。二是社会和家长对学校、教师的评价仍以升学率为依据。三是广大教师的素质还无法适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里还设能找到切实有效的方法。

黄新茂(省教委副主任):实施素质教育的阻力内部和外部教有。但我认为,与其说主要阻力在外部,不如说主要阻力在内部。因为如果把主要阻力定在

上部,就会得出实施素质教育为时过早的错误结论。这是很有害的。我们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校长必须进行深刻的自我解剖,多从内部找原因,把实施素质教育真正摆上议事日程。互相推诿,消极等待,无益于教育改革,无益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相信,只要方向对头,措施得力,责任明确,许多不利的情况是可以得到改变的。事实上,学生是应试教育的最大受害者。我们又是素质教育的最大受惠者。

因此,不存在阻力在学生的问题。我们不能否认,确有一些校长、教师以及教委的领导热衷于搞应试教育。对此,我们需要认真反思,自我扬弃。我们应认真对照《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求,如果发现以前或现在所做的事确实错了,就不能再坚持。如果明明知道错了,还要继续做,这就不是观念问题,是责任的问题。对责任问题,要一级抓一级,情节严重的要进行曝光。

实施素质教育贵在实践,重在行动。省教委为了在全省范围内推进这项工作,已决定抓好15个省级素质教育实验县,办好一批省级示范中小学,强调县县有部署,校校有行动。由于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各地、各中小学校要根据自己的买际,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找准自己的主攻方向,做到既咕响口号,又落实措施。

三、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徐承楠(杭州第二中学校长):怎样才算搞素质教育?我看很简单,主要是看学生的现实,看他们怎么读书,为什么读书。换句话说,你当校长的对自己学校的学生是不是满意。拿我来说,我对自己学校的学生是不太满意的,所以就要改革嘛!现在的教育好像一条没头没尾的环形链条,环环相扣,形成了恶性循环。

我门所要做的第一步是打开链条,终止恶性循环。前几年,我们从改革课堂数学入手,开展“理想化课堂教学模型”的探索和实践,改变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个性发展受抑制的状况。但是,在实践中,我们感到这仍然属于补充性的,还没有真正深入到素质教育实质性的领域。事实上,基础的、补充性的事好做,而提高的、深化的事难做。我想,这需要一个过程,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不能操之过急,要允许校长们摸索一段时间。现在教育行政部门比较热衷于检查、打分,逼得校长按文件办学,从行政角度压校长,这不好。把所有学校的所有学生素质分列出来。逐项打分,这是否科学?值得探讨。总之,我认为,心不能急,要一步一步去突破。

童富勇:(浙江省教育学院教管系副主任):我想如果一个校长能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全体,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他有这么个观念,并把这种观念贯穿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那就是实施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不是一种教育模式。也就是说只要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无论采用什么途径、方法、手段都是可以的。素质教育的模式是多样性的,各地各校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风格、条件选择不同的方式。

刘宝剑(东阳中学校长):我认为学校之间的差异决定了各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时的着眼点、切入口、力度等方面会有一定的差异。东阳中学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担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新生、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多层次人才的双重任务。根据我校的实际,我们提出了培养“先人一步,多人一手,胜人一筹,助人一臂”的高规格人才的育人目标。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开好选修课,强化艺术教学,改革学业评价方法等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最近发展区”。我们希望与各兄弟学校加强沟通,增进交流和信任,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同盟军。有些事,单靠一所学校是不行的,有些竞争是人为的,不必要的。戮们完全可以通过学校间的协商,用民间的彤式组成同盟,共同“裁军”,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气氛,树立浙江省重点中学的新形象。

潘国权(诸暨中学校长):能不能搞好素质数育,也晏一所学校能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丰,求发展的根本问题。我认为校长在这中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搞素质教育,校长须真正把握其内涵,不能“跟风”,不能脱离学校的实际。

如一些乡镇的学校,把应开的课严格按计划先开出来,就是进步,不要期望过高。对我们这些重点高中来说,升学率不可能不讲,关键是看指导思想。我们汪重从课堂数学上突破,不挤占学生的课余时间,把功夫下在课内,坚决按国家规定办。同时,对学生要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坚决扭转“重智轻德”的倾同,在德育工作的实效上做文章。

黄新茂(省教委副主任):寻找突破口要有现实性。首先是一个地方,一所学校在一段时期内只能寻找一个主攻方向,突破口太多,全面出击,不现实。其次,突破口关键还要从自己能决策的范围内寻找,自己不能决策的,作为建议是可以的,但不能寄希望于此,更不能依赖于此。各校要因地而宜,因权而宜。例如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就不是所有学校的共同问题。有的学校不是负担过重,而是负担过轻,育的学校的教学管理甚至是“放羊式”的。即使是负担过重,也有内容、范围、程度等不同的问题。我认为,当前研究评价是一件十分迫切的事。

对学校的评价,县以上各级教委要认真考虑,对教师、学生的评价,校长们应当重点研究。

丁崇武(杭州第四中学校长):没有高素质的教师,素质教育是一句空话。

因此教师素质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我们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提高认识,形成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在继续抓好教师学历教育的同胞,?把工作重点转到提高教师实际教学水平、?教研能力上,实施“各师工程”,为教师的培训、科研创造条件。

鲁林岳(省教委基教处处长):今年上半年,省教委在推迟素质教育方画重点抓了四件大事。一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文件。

二是召开了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三是组织了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育管理的全省性普查。四是确定了一批素质教育的实验县(市区)。

实施素质教育中一个系统工程,最近省人民政府浙政办发的[1997]&127;167号文件《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通知》和省教委浙教基[1997]&127;298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都已经对此有了一个总体要求和具体勾画。这些内容综合起来可以叫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1223346”工程。

主要内容是转变一个观念,即基础教育不应以考试、为数、升学为中心,而应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坚持两个前提: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坚持两个面向: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改变三种状况:改变薄弱学校状况;改变教育、教学的薄弱环节状况;改变教育投入不能依法保障的状况。强化“三导”即加强实业指导、心理辅导和学法指导。重点推进四顶改革:改革评价制度(如小学试行百分制改为等级制,初中建立义务教育全面质量监测制度,高中招生以素质教育报告单为依据等);改革考试制度(主要改革中考,加强口试写笔试的结合,增加技能测试,引导教师研教、研学、研考);改革办学方式,逐步实行初、高中分高;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选修课三大板块教学体系。建设好六支队伍即加强校长、教师、班主任、德育、科研、管理等队伍的建设。我们相信,各地区、各校一定能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探索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总结出各具特色的好经验。


本文摘录自互联网络,在此刊登仅为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作者所有.

» 培训展台

» 学校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