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学问校网(武汉培训网) » 论文:MI理论与“合格+特长”教育

按字母查成语词典A|B|C|D|E F G|H|J|K|L|M|N|O|P|Q|R|S|T|W|X|Y|Z
在线新华字典按偏旁部首查询汉字 | 按汉字拼音查询汉字 | 五笔字根查询
工商管理论文 | 工学工业论文 | 社会艺术论文 | 理学医学论文 | 语言教育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阅读

MI理论与“合格+特长”教育

素质教育需要教育者对学生的智力潜能有科学的认识,在这方面,当今美国教育界最有影响的MI理论可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MI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瓦德·葛德纳博士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即多重智力理论。他根据自己和同事多年来对人类潜能的研究,认为人的智力应包括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及创造新成果的潜力,因此,人类至少有七种智力:语言符号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及自我认识的智力,这七种基本智力既彼此联系,又相对独立,它们在大脑中都能找到对应的司职区域,MI理论认为每个正常的人都拥有这七种智力,只是每个人的优势智力各不相同,因而问题不在一个人聪不聪明,而在他怎样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认识了这点,很利于素质教育。

“合格+特长”已成为公认的一种素质教育模式。依据MI理论,这种模式是比较科学和完全可行的。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每个非弱智缺智的学生都程度不同地具有七种基本智力,故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合格是完全可行的。而每个学生的优势智力及优化组合程度不同,这就形成了个体间智力程度的差异和个体特长发展的可能性。

多重智力理论要求我们教育者首先要发现学生的优势智力,然后采取多种措施去发挥它,强化它。要了解学生的潜能就得和学生交朋友,从他的兴趣、爱好、言行,尤其是从那些被认为是调皮捣蛋、违章越轨的事件中去发现、去剖析和挖掘。MI理论指导的教育也不应该有“差生”,某方面的“差生”可能恰是另一方面的优生,例如语言“差生”,可能是运动优生,而数理优生又可能是音乐“差生”。由此,学校应当重视和大力开设活动课和选修课,因为活动课和选修课是发现学生优势潜力的好舞台。

发现和确认了学生个体的优势智力,我们的特长教育就有了依据。如何发挥学生特长,强化学生优势呢?一是学科教学要倡导“能博喻”,用多种方法去引导,用各学科的例子去比譬。例如一个数学问题若能用体育的例子去阐释,就可能让数理智力相对低而身体运动智力优的学生容易懂。二是多层次教学,尤其在学生训练时注意以不同的方式去辅导。三是在选修课中让具有这方面优势智力的学生积极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在活动课中引导和开发学生创造具有某种文化价值“产品”的能力。五是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向深度和广度方面立体化发展。

六是尽可能地开展多类竞赛活动,让具有各种优势智力的学生都有一展风采的机会。七是让某种优势发挥得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小教练”,在教练其他同学的过程中强化和提高。

学生的兴趣爱好、思考方式、心理图式是各具个性的,这种不同在MI理论看来,就是由于优势智力不同及智力间的组合方式不同。从大脑生理解剖看,某种兴趣就是由大脑中的某个优势兴奋灶造成的,而这种强兴奋灶对它周围的大脑皮层形成“光环”样的影响,这就使兴奋灶有了“迁移”的可能。因此,教育者要善于利用学生的优势智力,利用相邻学科,让其兴趣向别的智力迁移,反复强化而形成新的智力优势。例如视觉空间智力发达的学生喜欢绘画,也比较喜欢地理、几何,由地理课的有效引导和强化训练,我们可以让他的兴趣向语文迁移,从而可能形成语言符号智力的优势;由几何课的启发及其与代数、物理的相关性教学,把其兴趣迁移到整个数学、物理,从而形成其数理逻辑的优势智力。

智力间的优势组合虽然有一定的先天性,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后天的教育。各门学科开设齐全及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非常必要也十分重要,而选修裸、活动课又可弥补学科不多的缺陷。因此,学校应当注意教学内容的多维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媒体的多用性,因为它们对优化学生智力及组合都显得十分重要。同时,MI理论也为教师提供了一种积极的学生观: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生,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某方面(哪怕极小方面)的特长生,只要教学内容、方法等得当及师生配合得好,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总水平、总潜能都可能较大地提高;一个学生的潜能怎样发挥出来,是各不相同的。这就需要老师“以学为本,因学行教”,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引导思维,加强训练。


本文摘录自互联网络,在此刊登仅为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作者所有.

» 培训展台

» 学校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