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母查成语词典:A|B|C|D|E F G|H|J|K|L|M|N|O|P|Q|R|S|T|W|X|Y|Z
在线新华字典:按偏旁部首查询汉字 | 按汉字拼音查询汉字 | 五笔字根查询
工商管理论文 | 工学工业论文 | 社会艺术论文 | 理学医学论文 | 语言教育论文 | 计算机论文
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山寨体育文化研究
摘要 研究概述了湘鄂渝黔边山寨民族体育文化产生的人文和地域背景,探讨了对这一少数民族聚居区体育文化研究的必要性、研究重点及战略选择。研究目的旨在寻找湘鄂渝黔边山寨体育文化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生长点的特性,构建边区山寨体育文化理论框架的可行性和思路,强调山寨民族体育社会和市场开拓可以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充分体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所在。
湘鄂渝黔边区地处云贵高原,是土家、苗、瑶、白、回等10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这里多崇山峻岭、溶洞暗河,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环境险恶。历代封建统治者的轻蔑和掠夺,使得这块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更加贫瘠。然而,这里的少数民族先民的自强不息,在抵御外侮、与自然搏斗的过程中,形成了倔强、奋斗、百折不挠的民族性格,并且,经过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社会实践,创造和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其中独树一帜的当数丰富多彩的体育竞技和体育娱乐项目。
1 开展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山寨体育文化研究的紧迫性
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山寨体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湘鄂渝黔少数民族山寨体育活动项目的产生和起源,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是源于狩猎与征战。如土家族的“茅台斯”舞,土家族、苗族、瑶族等共有的“射弩”、“武术”等,它是以提高搏斗技能为主旨,又能获“健体延寿之益”的古老的体育运动形式,苗族武术的起源与 尤有着密切的关系,土家族武术在劳动中产生和积累,在战争中丰富和创新,在体育运动中继承和发扬,它产生该民族,又流传于该民族,有普遍存在和广泛流传的群众性,有世代相传的承传性,其道德准则对该民族成员有着自我教育、自我尊重、自觉遵循、自我检验的约束性,在该民族内部,将其视为自己的重要标志,有着特殊的敏感性,有它独特的套路特点、技击特点、练功特点、武德特点和信仰特点。二是起源于农事与宗教。如苗族的“跳鼓”、“接龙舞”、“上刀梯”,以及这些少数民族共有的“脚踩独木穿急流”等;三是源于婚恋与民俗。如苗族的“八人秋”,土家族的“倒挂金钩”、“抢贡鸡”,侗族的“啄毽”、“草球”,侗拳中的“半路接新娘”棍术套路等;四是源于反抗压迫与崇拜和纪念英雄人物。如城步苗族的“打泥脚”,湘西凤凰苗族的“爬竿”,是为了纪念苗族英雄石孟子。苗族先民们的这种方式悼念英雄,久而久之,成为传统的运动项目。苗族爬竿分为4种爬法。一是“手攀法”,两手攀住木杆,两脚悬空,髋关节靠住木杆靠手臂力量向上攀爬。二是手脚并用“抱杆爬”。三为“倒爬法”,即头朝下,脚向上手脚夹住杆子倒爬。四为“爬蹬杆”,即两脚抵蹬木杆,两手攀住杆子,好象蹲在地上走路的模样。湘西土家族的“摆手舞”是为了纪念祖先“八部大王”,表演时,男女队伍扛起龙凤大旗,身披土花被盖,扛着鸟枪、齐眉棍、梭标,吹起牛角、土号、唢呐,放起三眼炮,浩浩荡荡走进摆手堂。首先由一名有威望的老土司带领大家敬“八部大王”。跪拜完毕就开始跳摆手舞。那欢蹦跳跃的身手动作,运用棍、叉、梭标表演出各种防身围猎的技艺,似艺似舞,别具一格。那时,这一地区山高林密,猛兽成群,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十分险恶。这些少数民族首要的问题便是生存,面临着与人(封建压迫者)斗,与天(自然灾害)斗等一系列考验,强身健体,习武保家,乃是当务之急,所以,从这些活动中产生的体育项目才得以发展、流行,世代相传。源于祈福、娱性怡情的体育项目也就相伴而生。这些流传至今的体育项目多是通过口授身传的方法传下来的,随着掌握这些方法的老人的离世,许多体育项目会出现既无文字、又无技术传人的局面,会随着时空的转换,社会的演变而被人们淡化、遗忘。特别是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今天,商品经济的大潮风起云涌,电视、传播等信息娱乐工具广泛普及,交通、通信工具等逐步发达,这一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善,人们的物质水平、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大为提高,这些传统的、古老的体育项目是否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变为人们节日、喜庆之余的生活点缀。但是,作为体育科研工作者,不能让宝贵的民族体育文化遗产随着时光的推移而被世人淡化、遗忘,所以积极主动地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深入、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这些少数民族山寨的体育文化,积极在这一地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为繁荣该地区经济,加强该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是体育科研工作者十分紧迫的任务。
2 研究的重点及战略选择
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山寨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民族体育文化现象,从研究的范畴上,既可以从体育科学的角度进行,也可以从民族学、文化学的角度进行;既可以从体育史学的范围进行,也可以从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在目前的一些研究工作中,有人主张应着重强调民族传统山寨体育的竞技性、健身性,减少娱乐性、观赏性。这一看法对于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山寨体育文化的研究是不利的。要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这一问题,怎样在研究中把握住重点,找准方向,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作为边区少数民族山寨体育文化研究,应采取体育学和其他学科并重的原则,既要研究这些体育项目的技术特点、科学价值,又要研究它的民族特点、地方特色,也就是说,既要从体育学的原理研究它体育运动的共性,又要从民族性、地域性研究它的个性。应该通过深入的调查分析,构筑出湘鄂渝黔4省(市)边区山寨民族体育文化的理论轮廓,选出一批有价值的优秀体育项目,在尊重其民族特点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体育科学原理加以改造和完善,并能引入到学校体育学教学实践,引入到边区经贸活动和民族旅游开发中,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为当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为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本文摘录自互联网络,在此刊登仅为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