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母查成语词典:A|B|C|D|E F G|H|J|K|L|M|N|O|P|Q|R|S|T|W|X|Y|Z
在线新华字典:按偏旁部首查询汉字 | 按汉字拼音查询汉字 | 五笔字根查询
工商管理论文 | 工学工业论文 | 社会艺术论文 | 理学医学论文 | 语言教育论文 | 计算机论文
应用皮纹进行早期智力选材可行性的研究
摘要:本文应用李丹等修订的瑞文测验联合型,对8~13岁的767名中、小学生同时进行智商和皮纹测定,获取有效皮纹723份。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元逐步回归等相关分析法,探索智力与有关皮纹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智商与atd角、a—b间纹嵴数和弓型纹间无明显的相关性,而与双箕斗(Wd)、桡箕(Lr)、通贯手(SC)、第3(I3)和第4(I4)指间花纹的关系较为密切,由此推导出了智商与Lr、I3、I4的回归方程,对指导早期科学选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智力是优秀运动员的必备素质,在世界竞技体育迅猛发展和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对运动员的智力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一些技战术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就要求在运动员的早期选材中必须重视智力因素,以提高选材、育材的成功率。
由于决定一个人智力水平的因素较多,衡量智力的标准尚不统一,很难将智力量化。目前,一般仍然采用韦氏(WAIS)量表和瑞文量表测试法来评定一个人的智力水平,而这种测试方法比较繁琐,在早期基层选材实践中难以实施。从80年代开始,有人根据人类遗传学的一因多效和连锁遗传的原理,探讨皮纹与智力的相关性,以期应用皮纹进行选材。但是,多数学者所选用的实验对象为成人或优秀运动员,与早期实际选材相脱节,加之学者们的研究结果在某些指标上表现不尽相同和研究的样本量较小,误差较大等因素,使皮纹选材的理论体系尚不够完善。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对某些有争议的皮纹指标进一步研究,以确定与智力的相关性。同时,对一些尚未开发的皮纹指标进行探讨,发现其与智力的相关程度及规律,以期完善皮纹选材理论体系,最终为科学选材实践服务。
1 研究方法
1.1 智商的测定
采用我国学者李丹等修订的瑞文测验联合型,对曲阜师范大学附中、附小和曲阜市实验小学的8~13岁的767名中、小学生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团体测试,考虑到受试者中有部分农村儿童,故用中国农村儿童常模换算每一个受试者的智商分值。
1.2 皮纹的拓取和指标的测定
在以班为单位测试智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掌纹采样要求,由专人拓取每人掌纹,剔除掌纹中无三叉点a或t者和模糊不清者,得有效皮纹样本723份(男365人、女358人),均为汉族学生。应用cummins等皮肤纹理图像分析法,借助放大镜、直尺、量角器等观察测量掌三叉(atd角)。指三叉点a和b间的嵴纹数目(a—bRC)、指纹强度(TFRC)、斗型纹(W,双箕Wd)、箕型纹(L,尺箕Lu,桡箕Lr)、弓型纹(A)、通贯手(SC)、大鱼际真实花纹(TAtp)、小鱼际真实花纹(HAtp)、第3指间区花纹(I3)、第4指间区花纹(I4)、指白线等指标。
1.3 数据处理
对所测各项指标均输入微机进行处理,分别计算各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或出现百分率,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著性水平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男、女生IQ与皮纹类型分布
从表1看出,男、女智商相同,各均值均为117分,该均值高于其他学者的报道,可能与选用的农村儿童智商换算常模有关。因样本中城市孩子占多数,特别是曲阜师大附中、附小的学生,其中、大学教师的孩子约占2/3,这就会因采用农村儿童常模使整个样本IQ均值提高。从皮纹特征分布看,女生atd角非常显著大于男生(p<0.01),而通贯手(含过渡型)和大鱼际真实花纹出现率男生又非常明显大于女生(p<0.002),其它各项指标未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制定选材标准时,对有性别差异的皮纹指标应区别对待。
表 1 受试者IQ及其相关皮纹类型分布一览表
人数 | IQ±s | ∠atd左±s | ∠atd右±s | a-bRC±s | Wt% | A% | Lr% | I3% | I4% | SC% | TAtp% | HAtp% | |
男 | 365 | 117±15.70 | 42°±4.91° | 42°±4.89° | 77±11.58 | 22.46 | 16.16 | 12.05 | 13.42 | 55.89 | 7.40 | 8.76 | 11.51 |
女 | 358 | 117±15.97 | 44°±5.50° | 43°±5.34° | 76±04.49 | 24.02 | 16.48 | 10.05 | 11.17 | 52.79 | 2.27 | 3.63 | 13.97 |
p |
>0.05 | <0.001 | <0.01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02 | <0.005 | <0.05 |
2.2 不同IQ级别学生的皮纹特征
为了判别不同IQ级别皮纹类型的分布情况和IQ与学生智力水平间的关系,将IQ划分为1(≥140分)、2(120~139分)、3(100~119分)、4(≤99分)4个等级,发现Wd、I3、I4出现率依次递减(表2),并且Wd、I4在4级时,显著低于其它3级(p<0.05),I3在1、3两级间有明显差别(p<0.05)。而Lr、SC者则呈现出相反性的变化,4级时的出现率高于其它级别(p<0.05)。1级的atd角平均值低于其它3级,但不显著(p>0.05)。a—bRC和A变化不规则,且无显著性差异。
表 2 不同级别IQ学生的皮纹特征一览表
IQ级别 | 人数 | ∠atd左±s | ∠atd右±s | a-bRC
±s |
Wd% | A% | Lr% | I3% | I4% | SC% | TAtp% | HAtp% |
1.≥140 | 61 | 42°±4.92° | 42°±4.53° | 78±42.74 | 26.23 | 21.31 | 6.55 | 19.67 | 65.56 | 1.60 | 6.55 | 9.84 |
2.120~139 | 278 | 43°±4.85° | 42°±4.70° | 79±37.00 | 25.89 | 13.66 | 7.95 | 16.67 | 61.15 | 1.80 | 6.12 | 11.87 |
3.100~119 | 290 | 43°±5.36° | 43°±5.64° | 76±10.93 | 24.13 | 17.95 | 11.03 | 10.19 | 50.68△ | 6.55△ | 3.47 | 18.49 |
4.≤99 |
94 | 43°±6.15° | 43°±4.79° | 77±10.64 | 10.63* | 13.96 | 20.21 | 10.63 | 37.23 | 10.64★ | 4.45* | 9.22* |
注:*为1级与各级比较,p<0.05。★为4级与1、2级比较,p<0.05。△为3级与2级比较,p<0.05。
2.3 特定皮纹者IQ均值与总样本平均IQ的比较
表3结果表明,具有I3、I4、Wd者其IQ高于平均水平(117±15.83),且双手出现I4者其IQ非常明显地高于平均值(p<0.001),单、双手I3和单手I4者其平均IQ也显著高于无此花纹者(p<0.02),而无I4和既无I4又无I3者其IQ水平非常明显低于平均值(p<0.001)。有Lr和SC者的平均IQ也非常显著低于平均值(p<0.01),但桡箕者若有双手I4相伴,则高于平均IQ。双箕斗者高于平均IQ,但无显著性意义。
表 3 特定皮纹者的IQ与总样本平均IQ(117±15.83)比较一览表
Lr | 无I4的Lr | 单手I4的Lr | 双手I4的Lr | 单手I3 | 双手I3 | 无I3和I4 | 单手I4 | 双手I4 | 无I4 | Wd | SC | ||
IQ | 113±18.82 | 111±14.17 | 112±14.59 | 122±14.59 | 122±15.56* | 120±15.41 | 123±16.28 | 113±15.54☆ | 118±17.98 | 121±18.04 | 114±15.84** | 119±14.62 | 110±13.87 |
人数 | 80 | 44 | 13 | 13 | 20 | 75 | 16 | 288 | 136 | 254 | 333 | 172 | 35 |
p | <0.025 | <0.01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01 | >0.05 | <0.001 | <0.001 | >0.05 | <0.01 |
注:*为与无I4的Lr者比,p<0.001,**为与单、双手I4比,p<0.02。☆为与单手I3比,p<0.01;而于双手I3比,P<0.02。
2.4 不同年龄阶段IQ、atd角、a-bRC的平均值
为了证明该IQ的测定和atd角、a-bRC的平均值是否有年龄段间的差异,特做了表4的统计。由此看出,IQ和a-bRC角均值无年龄阶段差异(p>0.05),<atd随年龄增大而减小,8~10岁年龄段变化非常明显(p<0.05)。
2.5 atd角、a-bRC有较大变异者IQ平均值的比较
为进一步验证atd角、a-bRC与IQ有否相关性,从总样本中特抽取此两项有较大变异者进行智商对照。从表5看,atd角平均值相差15°或15°以上者,a-bRC平均相差30者,其IQ均无显著性区别(p>0.05)。
表 4 不同年龄阶段的IQ、∠atd、a-bRC的平均值一览表
人数 | ∠atd左±S | ∠atd右±S | a-bRC±S | IQ±S | |
8岁
9岁 10岁 11岁 12岁 13岁 p |
113
125 127 121 114 123
|
46°±6.44°
44°±5.99° 42°±5.02° 42°±5.09° 42°±4.88° 41°±4.95° <0.025* |
45°±6.99°
43°±5.39° 42°±4.68° 42°±4.94° 42°±5.38° 42°±5.09° <0.02** |
78±15.18
77±13.22 76±10.85 77±09.82 77±08.81 77±08.28 >0.05 |
116±21.70
118±17.62 116±16.13 117±13.91 115±14.58 115±12.39 >0.05 |
注:*为8岁、9岁与10岁以上的比较;**为8岁与9岁以上的比较。
表 5 特定∠atd、a-bRC与IQ的关系一览表
人数 | IQ±s | p | |
∠atd左≥50°
∠atd左≤35° ∠atd右≥50° ∠atd右≤35° abRC≤60 abRC≥90 |
66
32 61 37 64 97 |
114±16.59
115±17.02 114±14.16 117±14.46 117±16.89 117±15.68 |
>0.05
>0.05 >0.05 |
2.6 与IQ密切相关的皮纹指标
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发现与IQ相关的皮纹指标有atd角、SC、Wd、Lr、L3和I4,前3项未能通过相关性检验,后3者均与IQ低度相关显著(p<0.05),其回归方程见表6。
表 6 IQ与I3、I4、Lr的相关及回归方程一览表
因变量 | 自变量 | 相关系数(r) | F | p | 回归方程 |
IQ
IQ IQ |
I3
I4 Lr |
0.082
0.1689 0.109 |
4.82
21.18 7.72 |
<0.05
<0.001 <0.005 |
Y=116.5981+3.051399X
Y=114.5209+3.007197X Y=117.5306-3.811969X |
3 讨论
皮纹作为人体的一个特定性状,受多基因控制,于胚胎期的13~19周形成,具有遗传性、个体特异性和终生不变的稳定性等特征,遗传学家称之为显露在体外的遗传因子。它与人的体质强弱、机敏程度、运动能力及其某些遗传性疾病密切相关。
前苏联学者于70年代末将皮纹的研究应用于运动员的选材,首先用指纹预测运动员的柔韧性。80年代,他们发现人的手指纹路数目与运动能力有直接关系,一个人的指端纹越少,越适合从事体育运动。儿童10岁后可从指纹中显示体育天赋。因此,前苏联学者从婴儿起就进行遗传学实验,对其身体内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广泛的测试,指纹选材当作挑选奥林匹克选手的秘密武器。
我国从80年代起,开始对运动员的皮纹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项目运动员的皮纹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与普通人相比,多有显著性差异。应用皮纹进行智力选材的研究报道极少,赖荣兴、冯绍桢等于1992年通过对93名体育学院学生的研究,首次报道人的智力与a-bRC呈显著负相关。但从本文的表2和表5看,IQ与a-bRC间并没有发现相关性,就可能与研究者选用的样本量大小和IQ的测定方法不同有关,对此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对atd角的研究较多,最早发现各种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的遗传病患者其atd角值显著大于普通人(41°~42°)。邵紫菀等在对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调查中发现,部分运动员atd角偏小,并把它列入运动员的重要选材指标,甚至有人称atd角为“智力角”。从本次的调查结果来看,atd角与IQ是有一定的负相关性(表2和表5),但不明显,这与赖荣兴等的研究相同。值得指出的,是atd角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小(表4),故在早期选材时不能按照成人的标准要求被选者,并应注意性别差异。
通贯手(SC)对智力的影响存有强烈的争议。有人认为,它是超天才的象征,此种人智商很高,思维精良,有不可思议的魅力和非凡的管理才能。但由于先天愚型、智力低下者通贯手出现率远比常人高得多,故而有些学者认为,它是智力低劣的标志。从表2和表3的结果证明,通贯手的出现确有降低智力的作用。随着IQ级别的降低,SC的出现率逐步升高,第4级时(10.64%)显著高于1、2级和常人(p<0.05)。邵紫菀等也发现优秀运动员通贯手少于常人。I3、I4与IQ的关系从未见有报道,在本次研究中(表3和表4)中,意外发现智商越高,I3、I4的出现率越高。双手有I3或I4者的IQ明显高于无I3或I4者,并且双手有I4者,其IQ均值非常显著大于总体样本IQ的均值(p<0.001),无I4和I3与I4者,其IQ均值非常明显低于总样本均值。另外,在对我国3所高校200名研究生的调查中发现,I3、I4的出现率也高于其他群体。因此,I3、I4与IQ呈显著正相关,经相关分析和回归检验,有统计学意义,这在智力选材中应格外重视。
指纹结构中最简单的弓型纹(A)也是一个存有争议的指标。因为,在遗传病患者手上的出现率明显增高,医学遗传学的研究证明,它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病的皮纹标志,正常人很少出现。邵紫菀等在其制定的皮纹选材评分标准中,将弓型纹定为负效应。而赖荣兴等人对广东省高级运动员的调查中发现,弓型纹的指数出现率高于常人(2.03%),优秀男运动员为4.35%,女运动员为6.06%。安徽医科大学的汤大钊等研究表明,一个人两只手上出现6个或6个以上弓型纹,此纹则变成智慧纹。在本研究中,发现弓型纹与IQ无相关性,对该项指标应做进一步的研究。
双箕斗是指纹结构中最复杂的类型,对它的出现,学者们达成共识,认为是优良的皮纹标志。许多国内学者对大量优秀运动员的调查发现,其双箕斗的人数出现率(45~60%)显著高于正常人(30%)。我们的调查中,双箕斗的人数出现率为23.32%,低于前人的调查值,这显然是由于所调查的对象不同而造成的。从4个智商级别(表2)可知,第1级双箕斗率最高,并依次下降,第4级双箕斗人数出现率仅为10.63%,显著低于前3级的水平。在我们对200名研究生的另一项调查中,发现双箕斗的出现率为48.50%,是本次调查中出现率的2倍之多。由此表明,双箕斗是智力良好的特征之一。
桡箕是一种少见的指纹类型,染色体异常患者的出现率显著多于正常人,它是一种低劣的皮纹标志。从本次的调查结果来看,共有77人出现桡箕,其平均IQ(113±16.69)显著低于总体样本的平均值(117±15.83)。若按表4将有桡箕的人分为3类,有Lr无I4相伴的IQ更低。在4个智商级别中,Lr的出现率还随IQ的降低而升高,第4级时桡箕的人数出现率高到20.21%,显著高于其它3级。在对Lr与IQ间关系分析中通过了相关分析和回归检验,说明Lr的出现,是智力降低的标志。值得指出的,是在Lr者手上若同时出现2个I4,这类人平均IQ水平反而高于总样本平均值(表4),这更加说明了I4是智力高的良好标志,它的出现可掩盖Lr对智力的负作用。
4 小结
1.本文用修订的瑞文测验联合型对8~13岁的767名中小学生的IQ进行了测定,经统计学处理,呈正态分布,各年龄组间无明显差异,说明该测验能较客观地反映受试者的智力水平。
2.经过对皮纹的多项指标与IQ的相关分析,发现atd角、SC、Wd、Lr、I3和I4与智力关系较为密切,特别是Lr、I3和I4与智力低度相关显著(p<0.05或p<0.001),并推导出回归方程。
3.由于皮纹的多项指标与智力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均呈低度相关,故而在运动员的早期选材中,应用易于拓取和观察的皮纹作为智力选材的重要辅助手段是切实可行的,但不能仅凭皮纹特征来决定被选者的智力水平,而应与其它智力选材方法并用。
本文摘录自互联网络,在此刊登仅为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