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学问校网(武汉培训网) » 论文:学生体操学习行为归因倾向的研究

按字母查成语词典A|B|C|D|E F G|H|J|K|L|M|N|O|P|Q|R|S|T|W|X|Y|Z
在线新华字典按偏旁部首查询汉字 | 按汉字拼音查询汉字 | 五笔字根查询
工商管理论文 | 工学工业论文 | 社会艺术论文 | 理学医学论文 | 语言教育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论文阅读

学生体操学习行为归因倾向的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不同教学情境对学生体操学习行为归因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功条件下,实验组倾向于能力等稳定因素的归因对照组倾向于努力、运气等内部的和外部的不稳定因素的归因。在动作失败的条件下,其归因倾向与“成功”的归因,恰恰相反。进而探讨学生不同归因是如何对学习行为发生作用的。这对于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形成有利于学习行为的归因模式有着积极的意义。

1 前言

  所谓归因,即指“怎样认知自己成败的原因”。在不同的体育教学情境中,由于提供的信息不同,学生对引起学习获得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判断和知觉也就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归因倾向。归因理论代表人物韦纳(Wiener)强调,影响学生学习成败的主要因素4个:ability(能力),effort(努力),task difficulty(任务难度)和luck(运气)。随着实验资料的积累,研究的深化,韦纳提出了4个因素的三维理论,即“内部——外部、稳定性——不稳定性、可控性和不可控性维度”,并认为三维理论部分地决定着个体对将来的期望、情绪和行为。这就为教育工作者分析、研究课堂上出现的一系列行为问题提供了方法和途径,使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和修正各种归因来形成学生健康、积极的知觉,改变学生的行为,达到提高学习能力和成绩的目的。

2 研究对象、方法、过程及可比性

2.1 研究对象

  芜湖师专体育系96级男生35人,98级男生34人。

2.2 研究方法

  采用现场自然对比实验和问卷法。

2.3 实验组、对照组学生性格及身体条件的可比性

  实验在96级第2学期和98级第1学期的体操普修课上进行了2轮。这两个年级的1组为实验组,2组为对照组。实验前通过对2组学生进行“艾森克性格测验”,并将其结果运用DBAD Ⅲ统计数据库计算机处理发现,两组学生在性格上无显著差异(表1),这表明性格并不明显影响其学习的行为归因。与此同时,对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了测验。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组的身体条件不优于对照组,因此可以认为,两组的可比性条件基本一致。

表 1 本研究两组学生性格比较一览表

年级 人数   性格内倾 情绪稳定性 神经质
  S   S   S
96

96

17

18

实验组

对照组

2.53

2.19

0.83

0.78

1.81

1.50

0.71

0.59

1.68

1.86

0.51

0.66

t

p

1.23

>0.05

1.67

>0.05

0.86

>0.05

98

98

16

18

实验组

对照组

2.64

2.42

0.89

0.92

2.15

1.98

0.87

0.86

1.72

1.92

0.58

0.64

t

p

1.48

>0.05

1.74

>0.05

0.96

>0.05

表 2 本研究两组学生身体素质及形态得分比较一览表  

年级 组别 人数 靠墙

倒立

仰卧

击足

引体

向上

体前屈 双臂

屈伸

前5项平

均分合计

体重

(kg)

身高

(cm)

96

96

实验组

对照组

17

18

71.1

76.3

70.2

79.9

64.0

75.8

70.7

67.6

80.3

90.0

356.3

389.6

67.0

66.7

175.6

176.3

98

98

实验组

对照组

16

18

77.2

74.5

73.5

74.9

67.4

65.5

75.1

77.5

71.0

69.6

364.2

362.0

65.4

65.0

176.4

175.7

  注:表内5项素质的评分是根据完成动作的数量或时间换算得出的。

  为避免两组的相互影响,对照组按常规授课,实验组根据教学需要及本研究的目的,教学是在不同时间里进行的,并在教学目标方面注意贯彻了合作与努力——强调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指导、分享他人的成功和来自同学的有利于学习的影响,强调努力的重要性及其与学习结果的关系,使学生能从教学情境中感知到的主要信息是合作与努力。在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方面,注意师生之间的多方面接触,以避免教师由于对后进生的不良期待而干扰其教学。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教学情境对归因倾向的影响

  学生对学习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不断地寻找原因,实际上就是在进行归因。调查结果(表3)表明,在体操动作完成得很好和掌握得快,或者完成得不好和掌握得慢,即在成功或失败的条件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归因倾向有所不同。从原因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来看,能力、努力属于内部的因素:从原因的稳定性来看,努力、运气、合作属于不稳定因素,能力、任务属于稳定性因素。

表 3 在成功与失败条件下归因倾向对照(每人任选2项)一览表

组 别   努力 能力 任务 运气 合作   努力 能力 任务 运气 合作
实验组S1

实验组S2

对照组D1

对照组D2

48

45

46

43

55

45

36

32

4

7

13

26

10

25

22

20

43

55

31

25

39

47

3

28

30

35

45

50

26

24

43

38

38

31

33

30

22

34

12

17

  在成功条件下,实验组倾向于能力等因素的归因,对照组倾向于努力等因素的归因。在动作失败的条件下,实验组倾向于努力、运气等(内部和外部)不稳定因素的归因,而对照组倾向于能力、任务等(内部和外部)稳定因素的归因。

  归因研究表明,“把成功归因于个人能力的信念会使人产生胜任感和信心”。学生对某学科的态度,与他们判断自己在该学科上的能力是一致的。如果把失败归因于外部的有稳定因素,个人的感觉就是最好的了。因为,外部归因对个人能力方面的威胁较小,不稳定又说明在未来可以改变,有取得成功的希望,会使人有信心。如果学生有不胜任、无能为力的感觉,那将比其它任何因素都更为严重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在两轮实验中,2组实验组无论在成功或失败的条件下,努力与合作的归因都高于对照组,这与在实验组的教学中强调努力与合作的目标有关。体操教学中的保护、帮助是合作的直接形式,它不仅是防止伤害事故、正确掌握动作的必要手段,而且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保护、帮助技能和增强团体内凝聚力等都能起到良好作用。可见,实验组的归因倾向较之对照组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着更为积极的影响。

3.2 对体操学习成绩期待的影响

  学生对学习成绩的期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对课堂提供某种期待,他就会把这个信念当成是真实的,朝着这个方向去追求。两轮实验结果表明,对优、良成绩期待的增长幅度,实验组均大于对照组(表4)。

表 4 实验前、后受试者对学习成绩期待的比较一览表

组别 年级 人数 实验前期待的程度(%) 实验后期待的程度(%)
优秀 良好 及格 优秀 良好 及格
实验组

对照组

96

96

17

18

7.2

15.8

43.9

57

36.7

20.1

12.2

7.1

32.4

28.5

50.5

51.9

17.1

19.6

0

0

实验组

对照组

98

98

16

18

12.6

7.8

40.9

48.3

27.4

31.4

19.1

12.5

30.1

17.9

49.6

42.5

20.3

39.6

0

0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管什么原因,所有学生对下一次考试预期取得更好的成绩。这与现今社会文化中传递着人类永远是进步的和不断增多的信息有关系。“但在实验室的研究中发现,稳定的归因,特别是能力的归因,将导致更高的期待,不稳定的归因导致低期待或保持原有的期待水平”。由于课堂中的考试成绩较之实验室中完成的任务对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加之课堂中连续获得成功的机会,与实验室中提供的机会不尽相同,因而上述结果在教学中是否也如此,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验结果则证明了上述论点。由于两个实验组在成功条件下都倾向于能力归因,因此,这种归因倾向表现为对学习成绩期待的大幅度提高。

3.3 对体操学习行为意向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行为意向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学生对学好体操课的信心上。显然,在成功条件下,实验组倾向于能力的归因,增强了他们对体操学习信心。对于预示有效行动来说,主观上的成功比客观上的成功更重要,实际成绩和个人取得成绩的信心密切相关。可见,实验组的归因倾向对于体操学习行为意向影响的效果表现为学习信心十足者明显增多。

表 5 两组学生实验前、后对学习信心程度比较一览表

组 别 年级 人数 实验前期待的程度(%) 实验后期待的程度(%)
十足 较足 一般 不足 十足 较足 一般 不足
实验组

对照组

96

96

17

18

22.5

22.9

44.3

35.1

21.8

24.2

11.4

17.8

38.9

21.6

54.0

58.4

7.1

20.0

0

0

实验组

对照组

98

98

16

18

19.1

26.4

42.8

45.9

25.6

17.7

12.5

10.0

40.5

31.9

55.4

49.8

4.1

18.3

0

0

3.4 不同归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为了验证由于不同教学情境引起归因倾向发生变化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的作用,笔者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掌握体操技术的情况,利用期末考试(教研室全体教师)进行了考评。其结果表明,在4个项目(技、双、跳、单)的考评中,两个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比两个对照组分别高出1.78分和1.98分,经t值检验,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表6)。

表 6 两组学生体操技术成绩对照一览表

组 别 年级 人数    S t p
实验组

对照组

96

96

17

18

32.90

31.12

2.86

1.75

2.186 <0.05
实验组

对照组

98

98

16

18

32.88

30.92

2.98

2.63

2.096 <0.05

  不同的归因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成绩的期待及行为意向,因而也就决定了学生对今后的学习将付出多大的努力在课堂情境中的努力,可以被看成是成功或失败的重要因素。从上述的研究成果中不难看出,实验组的归因倾向对其后的学习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奋发努力的信心,因而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4 结论

  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创造一种有助于提供切合实际的、积极的期待和一个相互支持、合作的教学情境,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努力学习;把指出错误和批评看成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的信息反馈,而不是预示其能力、水平的低下。简言之,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期待、努力、合作”,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知觉,形成有利于学习行为的归因模式,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本文摘录自互联网络,在此刊登仅为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作者所有.

» 培训展台

» 学校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