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母查成语词典:A|B|C|D|E F G|H|J|K|L|M|N|O|P|Q|R|S|T|W|X|Y|Z
在线新华字典:按偏旁部首查询汉字 | 按汉字拼音查询汉字 | 五笔字根查询
工商管理论文 | 工学工业论文 | 社会艺术论文 | 理学医学论文 | 语言教育论文 | 计算机论文
对北京、天津、上海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情况的
摘要 通过对北京、天津、上海已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的学校进行调研,揭示了目前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现状和开放形式及管理模式,探索了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政策、法规制度和管理体制,总结了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中的有益做法和基本经验,为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提出了科学、合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面临体育场地严重缺乏的困难,尤其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更是如此。1995年国家体委下发《关于公共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的通知》后,各地公共体育场馆普遍开放,群众锻炼场地缺乏的问题得到缓解,但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据1995年进行的第4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我国现有各种体育场馆总数的67%在学校。为充分利用现有学校体育场地资源,解决体育活动场地不足问题,本课题组对北京、天津、上海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情况进行了调研,了解我国大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现状,研究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各种形式及管理模式,探索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政策、法规和管理体制。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是指:学校体育场地在保证学校完成正常体育课教学和活动的前提下,在课外或节假日,以有偿或无偿的形式,向参加体育锻炼的本校、外校学生以及周围社区群众开放,提供活动场地。
我国还未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实施过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此前也无这方面的系统研究。本研究也是为了总结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中的有益做法和基本经验,为学校体育场地进一步开放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1 研究对象与分析
研究对象是北京、天津、上海场地开放的各级各类学校,分层随机抽取1000所学校。共发放问卷1000份。问卷回收率61.2%,有效问卷率93.6%,均能满足社会学分析及研究的要求。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走访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京、津、沪3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基本情况与分析
2.1.1 学校现有体育场地情况
573所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京、津、沪学校体育场地仍以小型化,中低水平为主,标准化的较高水平场地较少,在573所学校中具有标准池的游泳馆只有2个,仅占0.3%,400 m标准田径场72个,占12.6%,标准足球场61个占10.6%,体育馆31个占5.4%。而拥有较多的体育场地是占地不大,投资较少的篮球场444个占77.5%,200米田径场250个占43.6%,小足球场242个占42.2%,室外乒乓球台和排球场等。据调查反映,多数学校多年来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场地失于维修,体育器材不足,群众体育实际开展的项目与学校现有体育场地不一致,所以,现有学校体育场地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解决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维修资金问题国内外很多经验可以借鉴。政府资助,向社会开放的收益,社区内各单位集资等,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社会资源共享。
2.1.2 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体育场地开放的学校中,全部向社会开放率为56.7%,部分开放率为28.4%(有部分学校没填写),说明场地开放的学校,大部分能够做到全部开放。开放的场地中,开放比例最高的是游泳馆100%,游泳池88.9%;第2位是田径场83.3%(400 m),84.5%(300 m);第3位是篮球场81.3%,小足球场81.4%;开放比例最低的是健身房46.2%,第2位羽毛球场47.2%,第3位网球场52.4%。现有场地中,游泳馆、池便于吸引人,而且便于创收,田径场、篮球场、小足球场场地开放投资较小,不易损坏,空旷面积大,所以,这些场地向社会开放比较容易。而健身房、羽毛球场(一般在室内)、网球场场地要求较高,投资较大,易损坏,活动面积有限,开放不便管理,效益差等原因不便于向社会开放,所以,开放比例较小。
表1 京、津、沪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情况
场地 | 总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
n | % | n | % | n | % | n | % | |
所有场地全部开放 部分场地开放 网球场 乒乓球馆室 室外乒乓球台 400 m标准田径场 羽毛球场 300 m田径场 其它 200 m田径场 标准足球场 小足球场 体育馆 健身房 标准池游泳馆 小游泳馆 露天标准游泳池 露天小游泳池 篮球场 排球场 |
325
163 11 59 105 60 17 49 4 196 43 197 20 30 2 2 8 7 361 89 |
56.7
28.4 52.4 60.8 71.4 83.3 47.2 84.5 50 78.4 70.5 81.4 64.5 46.2 100 66.7 88.9 63.6 81.3 66.9 |
177
94 7 24 58 47 13 25 0 101 32 95 11 14 1 2 7 1 186 37 |
55.7
29.6 58.3 75 67.4 81 54.2 75.8 0 72.7 71.1 81.2 78.6 48.3 100 100 100 100 76.9 59.7 |
44
17 2 3 30 5 2 14 0 34 5 30 3 6 0 0 1 1 59 17 |
58.7
22.7 66.7 25 81.1 100 33.3 100 0 91.9 71.4 88.2 50 66.7 0 0 100 100 92.2 73.9 |
104
52 2 32 17 8 2 10 4 61 6 72 6 10 1 0 0 5 116 35 |
57.8
28.9 33.3 60.4 19.5 88.9 33.3 90.9 80 82.4 66.7 79.1 5 37 100 0 0 55.6 84.1 72.9 |
2.1.3 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启止时间分析
从调查的573所大中小学分析,学校体育场地最早开放的是1958年5月北京的一所中学;大学最早开放的学校是1970年;小学是1961年,上海是1969年,天津是1979年。
从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启始时间的调查结果分析,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主要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较大规模的开放是90年代以后。特别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后,在调查的296所学校中,281所学校(占94.9%)是1979~1997年开放的,其中219所(占74%)是1990~1997年开放的,而1996~1997两年间比1990~1995年6年间开放的学校数还要多,比例为127∶92。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原有的活动空间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行政部门根据社会需要也采取一定措施使学校体育场地自觉和不自觉地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向社会开放,分析其发展,学校体育场地全面向社会开放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表2 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对象情况
类型 | 室内体育场馆 | 室外运动场 | ||
学校数 | % | 学校数 | % | |
对本校学生开放 对社会开放 对周边晨晚练群众开放 对共建单位办运动会开放 对附近学校办运动会开放 对街道组织的体育活动开放 对学生和家长共同活动开放 对体育组织进行的训练开放 对本校的体育培训班开放 没有限制谁进来活动都可以 由承包人根据承包合同经营 其它 |
163
39 30 37 27 36 19 80 58 13 2 1 |
81
19 15 18 13 18 9 40 29 6 1 0 |
346
118 86 116 61 90 51 220 156 33 4 1 |
76
26 34 25 13 20 11 48 34 7 1 0 |
表3 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收费情况
收费方式 | 室内体育馆 | 室外运动场 | ||
n(151) | % | n(386) | % | |
对所有锻练的人都收费 设周、月、季、年卡 实行会员制 办培训班收费 对单位运动会收场租费 对集体包场收费 对本校学生优惠、免费 对学生家长优惠、免费 对晨晚练群众优惠、免费 由承包人收费 不收费 其它 |
4
6 1 13 18 8 50 15 10 2 88 0 |
3
4 1 9 12 5 33 10 7 1 58 0 |
8
2 2 26 81 62 156 45 45 4 24 0 |
2
1 1 7 21 16 66 12 12 1 6 0 |
表4 京、津、沪体育场地开放创收情况
市名 | 学校数
n |
校年均创收(万元)
(毛创收) x |
标准差
s |
最少 | 最多 |
总体 北京 天津 上海 无创收 大学 中学 小学 |
32
11 19 2 32 8 14 10 |
3.2
7.21 1.05 1.56 8.56 1.88 0.91 |
5.08
7.05 0.58 1.46 7.35 2.41 0.82 |
0.10
0.3 0.2 0.10 0.50 0.40 0.1 |
20
20 2 3.01 20 10 3.01 |
2.2 京、津、沪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形式调查结果与分析
2.2.1 学校室内外体育场地开放的形式
2.2.1.1 开放时间
研究表明,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时间主要是在双休日和寒暑假,其次是早晚时间。从分类调查中分析,各类学校的趋势与总体一致,只是大学室外运动场早晚开放的比例较高。上海市室外运动场早晚开放的学校比例高于北京、天津。
2.2.1.2 开放对象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京、津、沪3市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主要对象还是本校学生,其次是对有组织的运动会,体育活动,有组织的训练开放。而敞开校门,面向整个社会各种人的自由开放占极少一部分(室内6%、室外7%),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开放形式占的比重更少仅为1%,调查结果告诉我们目前学校体育场地,还不能真正向社会开放,涉及到的主要原因是:教育部门还不能完全接受这一事物,还处于一种观望的阶段,对开放不太反对,但也不支持,主要担心:开放给校园环境带来影响,对学生教育不利;开放后,场地设施损坏较快,维修资金不好解决;增加老师负担;教学设施,不应对社会开放等。
所以,现在的开放只是一定意义上的学校内部开放为主,面向社会组织的借用或租用为辅的一种开放形式,学校体育场地要真正全面向社会开放还有待于进一步从观念上重新认识,从管理上要进一步规范,从政策上给予扶持,从经费上给予支持,解决好开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表5 京津沪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创收经费使用情况
使用情况 | 学校数 | 校年均支出
(万元) |
年总计 | 平均数 | 最少 | 最多 |
体育场地维修 购置体育器材 用于学校体育竞赛 用于学校代表队训练 体育优胜奖励 体育教师补贴 场地管理劳务费 补助学校经费 其它 |
48
60 54 38 18 36 13 7 0 |
0.64
0.54 0.39 0.44 0.20 0.73 1.78 2.51 0 |
30.72
32.4 21.06 16.72 3.6 26.28 23.14 17.57 0 |
0.62
0.56 0.29 0.84 0.17 1.15 2.11 3.17 0 |
0.01
0.04 0.03 0.01 0.01 0.01 0.05 0.10 0 |
3
3 1 5 0.5 6 8 10 0 |
表6 京、津、沪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存在的问题
序号 | 问题 | 学校数 | % |
1
2 3 4 5 6 7 8 |
学校的体育场地受到损坏 学校的体育器材,教学的设备受到损坏 社会上的人进入学校会给学生教学带来不利影响 学校不是经营单位,在场地开放的管理上力不从心 参加锻练的人多,秩序乱安全无保障 政府有关部门没有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收支不平衡,难以持续下去 其它 |
142
119 105 85 67 54 28 1 |
52
44 39 31 25 20 10 0.4 |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力度稍高于天津、上海;大学对社会开放力度高于中小学,大学体育场地“由承包人经营开放”的比例相对也较高。
2.3 京、津、沪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管理方式研究结果与分析
2.3.1 管理办法
调查结果是:目前京、津、沪学校体育场地所开放的75%室内和77%室外场馆都制定了管理办法,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根本没有管理办法。现有这些管理办法主要是学校自己制定的(室内场馆66%、室外场67%)。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管理还处于一种自发的低水平、低效率的运行状态,各校各行其事,缺乏统一、规范管理,难于使学校体育场地管理上水平、上层次,也缺乏政府、法规的支持与保护。国外的成功经验证明,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应该是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和学校行为相结合,互助互利,最终是为实现国家利益。
2.3.2 具体管理者情况
目前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管理者,主要还是体育老师,占39%(室内)和46%(室外),其次是其它老师和行政干部。主要是兼职管理,个别的是专职承包管理,占3%(室内)、1%(室外)。到底应采用一种什么样的管理形式,还需进一步研究。人力、物力资源合理配置,也是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开放过程中应进一步完善的重要问题。
2.4 京、津、沪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收费、创收及经费使用
2.4.1 收费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基本上处于对个人锻练者不收费或优惠的状况,即使收费也是很低廉的。收费的主要对象是有组织的培训、运动会包场,由单位或集体支付费用。能否面向社会、集体和个人锻练者全面实行合理收费和部分场地开放不收费相结合是学校体育场地能否长期向社会开放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校体育场地长久、全面向社会开放,更需要社区政府、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在经费上给予扶持,共尽义务,共同受益。但有一点必须清醒认识到,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主要目的不是为赚钱,而是社会资源共享。
2.4.2 创收情况
在调查中,这项内容填写的学校较少。说明真正依靠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创收的学校很少。还有些学校说不清楚,有的学校不愿意填写。对现填写的学校分析,校年均创收3.2万元,而且呈偏态,偏向低值,绝大多数学校收入很少,相对来讲,北京因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抓得较早,北京市体委学校体育处多次下发通知做好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创收较好。校年均创收7.21万元,高出天津和上海6万余元。大学因场地多,场地质量好,学生人数多等原因创收好于中学,小学,校年均创收8.56万元,高出中小学7万余元。要真正使学校体育场地资源深入社区得到充分利用,要做好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创收、维护、建设工作。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创收不多,但大部分学校将创收经费用于体育发展上,如:“购置体育器材”、“学校体育竞赛”、“体育场地维修”,其次“用于校代表队训练”,“体育教师补贴”。相比较对投入“场地管理劳务费”的学校并不太多,仅13所,但学校投入绝对数较大,最多的学校年投8万元,说明大多数学校体育场地开放还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指导,基本还处于一种一般性的管理和放任自流的状况。认真管理这项投入是需要一定资金的。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创收经费“用于补助学校经费不足”的学校是极少数的,但这少数学校补助力度相对较大,年校均2.51万元,最多的学校可补贴10万元,说明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如搞得好不仅不会影响学校的发展,反而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如管理得好是与国、与民、与学校、与体育、与教育都有利的事情。
2.5 京、津、沪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存在的问题中,首位还是体育场地、器材的损坏问题(分别占52%、44%);第2位是对学生教育的影响问题(占39%);第3位问题是管理力量薄弱,如果有有力的管理,其它问题都好解决。除表中列出的问题外,从调查中还反映出有些学校场地很小,器材陈旧,没有可向社会开放的场地;条块管理体制使学校和社区间相互难以勾通;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还不完善等问题。但无论面临多少困难,人们对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是持支持态度的,在这次调查中也反映这一情况。在被调查的391名教师中,对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持反对和排斥态度的仅占14%,而持支持态度的占的比例最高,占48%,愿意试试看的占26%,居第2位。在目前这种困难的条件下,教师们对学校体育场地开放都持一种积极的或愿意尝试的态度。如果国家和地方以及社会在今后几年中,采取一种从政策到资金,从宣传到行政力量,从管理到指导都高度重视,积极推行这项工作,更会得到社会、学校、师生的普遍认可和积极支持。
3 结论
3.1 京、津、沪现有学校体育场地仍以小型化、中低水平为主,标准化的较高水平场地较少,现有场地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群众体育对场地的需求。
3.2 京、津、沪现有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学校中,大部分能够做到全部开放。游泳馆、游泳池开放比例最高;健身房、羽毛球场、网球场开放比例较低。大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相对好一些。
3.3 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较大规模的开放是90年代以后,特别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开放时间主要是以双休日和寒暑假,其次是早晚时间。开放的对象以本校学生为主,向社会开放主要是对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开放。我国目前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只是一定意义上的学校内部开放为主,面向社会组织的借用或租用为辅的一种开放形式。
3.4 目前京、津、沪体育场地开放学校75%以上都制定了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主要由学校自己制定,管理者主要是体育老师兼职管理。学校场地开放管理还处于初级水平,缺乏统一、规范管理,也缺乏政府、法规的支持与保护。
3.5 京、津、沪3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基本上处于对个人锻练者不收费或优惠的状况。收费的主要对象是由单位或集体支付的费用。真正依靠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创收的学校很少。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创收经费主要用于体育发展上,投入“场地管理劳务费”的学校并不太多,说明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基本还处于一种一般性的管理和放任自流的状况。
3.6 目前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育场地、器材的损坏问题;对学生教育的影响问题和管理问题。在目前这种困难的条件下,大部分教师对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持一种积极的或愿意尝试的态度。
3.7 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利大于弊,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是可行的。
本文摘录自互联网络,在此刊登仅为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