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母查成语词典:A|B|C|D|E F G|H|J|K|L|M|N|O|P|Q|R|S|T|W|X|Y|Z
在线新华字典:按偏旁部首查询汉字 | 按汉字拼音查询汉字 | 五笔字根查询
工商管理论文 | 工学工业论文 | 社会艺术论文 | 理学医学论文 | 语言教育论文 | 计算机论文
浅析“素质教育”命题的涵盖力
“素质”一词,作为外来语词,指的是“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在中国古文字中,“素质”有不同的内涵。《说文》云“素,白色丝织品也”,由此引申出“本色”“本性”“根本”“本质”等涵义。《管子势》曰:正静不争,动作不贰,素质不留,与地同极。”其中,素质一词指的也是“本质”。笔着认为,我国教育界当前流行的“素质教育”,指的是以“本质”“根本”为核心所构建的教育理论体系,具有极强的涵盖力。
1、素质教育揭示了教育的起点和终点
素质教育立足于人的本性,人与人在本性上存在差异,素质教育正是从差异出发,采取权变的方法,使人的素质得到有效发展,并强调如何因势利导地完善人的本性,开发人的潜能,可以说,素质教育对教育起点的揭示是比较深刻的。
同时,素质教育揭示了教育的终极目的,即从人的本性上使人得到完善,从人的根本质量上使人得到提高。素质教育通过帮助人的本性的自由发展、通过人的潜能要素的最佳完善,来提供社会需要的多结构多层次的高素质人材,而下是简单地用社会需要去约束规范人的发展。因此,从根本上说,素质教育揭示了教育的终极目的--发展人、完善人,而不仅仅是开发人力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素质教育着重于发展人的各自不同的潜在能力,因此,它在客观上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多结构、多层次人材的需求。
2、素质教育规定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素质教育的命题告诉我们,素质教育注重人的根本质量的提高,而在知识爆炸的今天,要保证人的根本质量,只有精选最基本;最有发展前途、具有广泛社会适应性的知识,素质教育立足于向学生传授最基本的、最具发展前途的知识和技能,使受教育者建立起牢固的、可塑性较大的知识、能力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国民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奠定基矗素质教育的命题告诉我们,素质教育是立足于根本的教育,因而素质教育强调教育方法与教育目标的同构,以是否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作为衡量教学方法的准绳。素质教育之所以肯定“启发式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成功教学法”等,正在于这些教学方法注重从根本上对人的本性的完善施加积极影响,而不仅仅为了实现短期功利性目的。
3、素质教育确认了整体性施教原则
如前所述,素质教育的命题强调对人的本质施加教育,哲学上认为,人的本质是一个整体性范畴,因此,素质教育把人的发展视为一个整体,认为它是由若干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为促进入的发展与完善,决定了素质教育必然是全方位的教育、整体性的教育,素质教育不仅关注到了德智体劳这样一些外显性比较强的素质,而且关注到了很难测查评估的内隐性心理素质,因为内隐性心理素质常常通过各种外显性素质表现出来并严重影响各种外显性素质的提高,而且心理素质还是影响一个人的健康幸福、成功失败的最本质的原因。显而易见,素质教育由于确认了整体性施教原则,因此,其教育辐射面更科学,教育各方的配合更自觉。这也是素质教育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是一面凝聚力极强、覆盖面极大的教育理论旗帜:素质教育通过“人的本性的和谐发展”,通过“合格加特长”的人材培养标准,创造性地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通过对“素质”一词时代性的确认而明,确提出素质教育的超前性特征;素质教育甚至通过改革考试方法和考题内容为考试这一古老的测评方式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将其纳入了自己的测评体系——通过改革考试科学测查学生各项素质的提高程度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即通过考试促进素质教育;另外,如前所述,素质教育本身对教育的起点、终点、教育的方法、内容、辐射范围等等的涵盖力亦是其它教育理论旗帜所难以替代的。一言以蔽之,素质教育的命题在语词上就形成了对各种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极强的凝聚力以及对教育的各个主要环节的极大的涵盖力,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整体改革发展到今天的必然归宿。
本文摘录自互联网络,在此刊登仅为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作者所有.